- 徐紫月;范金辉;颜晓姝;林涛;陶辉;
采用响应面实验确定石灰-苏打软化法的最佳投加量以降低原水的硬度,通过浸没式超滤工艺对软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提升水质,将软化与混凝联用以缓解膜污染。试验分析了软化/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高硬度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控制效能。结果表明:当投加质量浓度78.5 mg/L的石灰(氧化钙)和60.8 mg/L的苏打(碳酸钠)时,原水的总硬度降至最低,再经过超滤处理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水质,确保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将软化与混凝联用时,由于超滤进水的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膜污染。混凝实验表明,PFS作混凝剂时,混凝效果最好,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35 mg/L。
2020年03期 v.33;No.17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谢伟雪;刘孝敏;王维;刘玉英;李金辉;
餐厨有机废水具有高有机污染物、高氨氮(NH_3-N)等,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寻求一种环保高效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以餐厨有机废水中COD_(Cr),NH_3-N和浊度为指标,通过p H值、扫描电镜对吸附材料分析后,探索了多孔膨胀土(PES)和废纺织品(WT)对餐厨废水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PES和WT的本身p H值均为中性至弱碱性,有利于COD_(Cr)和NH_3-N的吸附和去除。吸附材料表面呈现出多孔特性,分布着大量的孔道,孔径结构比较发达。WT和WT+PES对浊度有较好的吸附,PES对COD_(Cr)和NH_3-N的吸附效果最好。WT+PES对COD_(Cr)平衡吸附质量比和去除率分别为567.22 mg/g和60.32%,对NH_3-N平衡吸附质量比和去除率分别为6.17 mg/g和79.81%;PES对COD_(Cr)平衡吸附质量比和去除率分别为590.12 mg/g和62.75%,对NH_3-N平衡吸附质量比和去除率分别为6.22 mg/g和80.47%。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WT+PES和PES对餐厨有机废水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PES吸附餐厨有机废水要稍优于WT+PES。
2020年03期 v.33;No.173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帅;贾桂芝;徐磊;
以石墨烯基膜电容电吸附对质量浓度2 000,3 000,4 000 mg/L模拟苦咸水进行了脱盐试验研究,测试了进水流量、通电电压等操作条件对其脱盐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与反渗透对质量浓度2 000 mg/L苦咸水的脱盐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石墨烯基膜电容电吸附对3种浓度苦咸水的脱盐率均先在极短时间内升至最大,达到95%以上,然后再缓慢减小。当进水流量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电压越高,脱盐率越高,运行能耗越大,但随着苦咸水浓度的提升,电压对脱盐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当电压恒定时,在一定范围内,进水流量越小,脱盐率越高,运行能耗越大。反渗透对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苦咸水的脱盐率先在短时间内迅速升至最大,达到99.57%,后维持稳定,反渗透在脱盐率方面优于石墨烯基膜电容电吸附,但在能耗方面稍占劣势。
2020年03期 v.33;No.17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勇;肖成磊;郭兵;杨庭;王永林;王新新;白鹤;
为建立含油泥砂生物修复技术体系,从含油泥砂中分离筛选了2株石油烃降解菌,研究菌株对含油泥砂的生物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油泥砂生物修复12个月后,含油质量比降至3 000 mg/kg以下,24个月后,降至2 000mg/kg以下,含水率、重金属等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为检验生物修复后残渣的残留毒性,分别用生物修复前后的含油泥砂和健康土壤种植黑麦草和苜蓿2种植物,结果表明:生物修复后的含油泥砂适合植物生长,毒性已大大降低。为进一步推进油泥沙生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建立了150 m~3油泥砂生物修复示范工程,经过130 d的生物修复,含油质量比降至3 000 mg/kg以下,含水率、重金属等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在修复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石油降解菌,进一步印证了含油泥砂的生物降解。
2020年03期 v.33;No.17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宇;周思聪;沈汇超;何卿;
以泗洪洪泽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夏季和秋季采集湖体底泥与水样,分析底泥N,P含量与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探索底泥N,P与水体富营养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洪泽湖夏季部分区域水体出现轻度富营养化,秋季未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夏季高于秋季,水体中Chla含量夏季普遍大于秋季,主要与外源污染有直接关系。基于研究结果,从外源污染控制及内源污染治理方面提出了泗洪洪泽湖富营养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2020年03期 v.33;No.17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陈昊;
城市水体水质类别判断受到不同监测时段、季节、监测频次等因素影响,对上海市的4万多条、段水体进行水质筛查和劣V类水体识别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对上海市典型水体月度变化特征开展分析,探讨在不同月份识别劣V类水体进行水质监测的重点监测因子和相应月份参考筛选值。分析表明,在对于城市黑臭/劣V类水体的识别中,应重点关注DO,NH_3-N和TP这3项指标;DO,NH_3-N和TP应重点关注的月份分别为7月、2月和7月;通过回归分析模拟,为确保最差月份达到V类水标准,DO,NH_3-N和TP的年均质量浓度对应拟合结果分别为4.84,1.23和0.31 mg/L。
2020年03期 v.33;No.17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1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蒋祖斌;陈兰英;肖娟;
目前,各地方已实施的生态补偿指标中地表水河流水质监测指标分为必评、选评和参评3个级别,较多的省、市选取的是必评项目中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和选评项目中总磷(TP)这3项。利用西部地区316个河流断面连续20个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在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基础上,统计各因子对断面水质类别决定权次数并运用回归分析理论和方法,论证表明化学需氧量(COD_(Cr))是河流水质优劣等级的关键控制因子,而COD_(Mn)在Ⅱ~劣Ⅴ类水质范围均不是关键控制因子,在Ⅰ类水质评判中也可放弃;在人力财力有限而不得不选择有限量指标进行水生态补偿或水质考核的地方,COD_(Mn)可不作为河流水质生态补偿或考核因子,以NH_3-N,TP和COD_(Cr)这3项监测指标进行水质控制更为合理。
2020年03期 v.33;No.17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耿晔;赵娇娇;付军华;孙开争;杜天君;
对激光前向散射法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在污染源超低排放烟气测定中的准确度和精密性进行讨论,以低浓度颗粒物手工重量法作为参比方法,建立两者测定颗粒物浓度的线性拟合关系。通过分析线性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数值的绝对误差来考察不同型号在线监测仪的准确度;选取1 a时间跨度内4个时段的颗粒物浓度的K系数变化趋势来分析在线监测仪的精密性。结果表明:稀释加热低量程和稀释加热中量程设备在颗粒物质量浓度0~5 mg/m~3区间测定结果更具优势;利用线性拟合斜率、截距数值的绝对误差考核法在日常低浓度颗粒物比对考核中更有代表性;选用带全程加热功能的在线设备及加大设备维护频次更有利于降低高湿度烟气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2020年03期 v.33;No.173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磊;李卓君;
在全国各地区逐渐要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升至准Ⅳ类的背景下,在某老旧水厂提标改造中,使用A~2/O+纳米陶瓷平板膜膜池方案,改造完成后各项指标为: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8 mg/L,去除率81%;出水NH_3-N质量浓度为0.1 mg/L,去除率77.6%;SS出水质量浓度为4.0 mg/L,去除率89.3%;TN出水质量浓度为5.0 mg/L,去除率达70%;TP出水质量浓度为0.07 mg/L,去除率97%。此方案可以稳定运并满足准Ⅳ类的排放标准。纳米陶瓷平板膜依靠具有高通量、化学清洗后恢复性强、出水水质好、占地小,施工组装方便等系列优势,对于在水厂提标改造中具有积极的工程借鉴意义。
2020年03期 v.33;No.17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宁;朱兆坚;周兵;郭孝虎;阮志伟;肖若雯;张炜铭;
5-氯水杨酸生产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特征污染物难以生物降解等特点,属于典型的精细化工废水。采用纳米级吸附树脂技术对该股废水进行强化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原水中的水杨酸、氯化苯、5-氯水杨酸等生物毒性较强的特征污染物大幅削减,吸附出水中上述有机物质量浓度均低于5.0 mg/L,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条件,废水强化预处理的同时可以对其中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该项技术在南通某精细化工厂得到了工程化应用,彻底解决该企业废水处理的难题,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2020年03期 v.33;No.173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郜青华;田爱军;杨新玉;
对于生物质焚烧烟气,传统的脱硫脱硝技术较难应对生物质焚烧烟气中低温、高碱、高灰等问题,而且处理工艺主要是单一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简单组合,存在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针对生物质焚烧烟气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脱硫脱硝协同处理技术—臭氧氧化-湿法吸收工艺,该工艺可以有效克服生物质焚烧烟气中低温、高碱、高灰等问题,结合工程应用案例,该工艺脱硝效率平均可达83%,脱硫效率平均可达93%,可实现同时高效脱硫脱硝,保证烟气达标排放。
2020年03期 v.33;No.17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莫家乐;蔡慧华;
调查了广东省总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相关行业企业3 446家,分析了上述企业环境风险分级整体情况、区域分布情况、行业分布特点及重大环境风险企业风险评估指标统计特点,首次建立了广东省重大环境风险VOCs排放企业主要挥发性有机类环境风险物质清单,可为研究区域环境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提供参考,为区域有害大气污染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03期 v.33;No.17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璇;方南希;熊婷;王新;叶长庆;
为了探讨肺炎疫情期间对各污染源强力的管控措施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疫情期间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各污染源排放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疫情期间大气污染物来源。结果发现疫情期间,研究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空气质量指数(AQI)较2018,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43%和50%,6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以NO_2,PM_(10)和PM_(2.5)下降幅度较大,较2018~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72%,53%和45%;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及餐饮源排放几乎触底;气象条件及区域传输对研究区域空气质量较为不利,从而推断对污染源的大力管控能够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建议研究区域加强对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餐饮源的减排力度,推进技术改革,并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制度。
2020年03期 v.33;No.17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冯春莉;李克诚;鹿飞;
按照HJ 663—0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对徐州市新城区站点进行评价。对新城区站点空气质量达标率利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该站点空气质量优良率低于全市水平。对2019年颗粒物PM_(2.5)源解析,机动车源和二次源贡献率比较高,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机动车源占比较高;进入采暖期,燃煤源显著加。利用污染物风速污染分布图得出新城区站点受偏南风影响为主,受偏东南、西南方向上的道路交通、工地扬尘、以及城中村污染源影响较大。
2020年03期 v.33;No.17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