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雷;陶国旭;陈森;林乃喜;
以蓝藻脱水藻泥为研究对象进行芬顿调理深度脱水试验,测定其水分变化,并对比分析文献中市政消化污泥、餐厨消化污泥、市政污泥3种典型废弃污泥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芬顿调理能显著降低4种废弃污泥深度脱水泥饼含水率,在掺量约为3 mmol/g(n(Fe~(2+))/m(绝干污泥))时,脱水后泥饼含水率达50%~60%,脱水率和结合水转化率最高;芬顿调理对蓝藻藻泥中结合水的释放效果最为突出;初始有机质含量与结合水转化率、脱水率存在正相关。芬顿调理可有效提升蓝藻废弃污泥的深度脱水效率,其机制为将蓝藻有机质中的结合水转化为了自由水实际处理时应根据污泥特性选择调理策略。研究可为高含水废弃生物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3期 v.38;No.20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赵苏云;
基于目前胃肠体外模拟方法测定污染场地土壤中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研究较为有限,故针对土壤中的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系统对比了PBET等8种胃肠体外模拟方法测定效果。结果表明,DIN法的生物可给性回收率(约40%)显著高于其他方法 ;土液比、胆汁及模拟接触时间等因素均对回收率影响显著:土液比为1∶50时,回收率达31%,土液比为1∶100时,回收率达39%;添加胆汁后,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回收率提升了10%~50%;胃相的模拟时间为2 h时,回收率为38%;肠相的模拟时间为6 h时,回收率为36%并趋于平衡。
2025年03期 v.38;No.20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军波;张青;温亚新;刘萌;王方舟;栗勇田;
针对菱型水平管沉淀技术上的不足,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一体式六边型水平管结构沉淀分离设备,其核心单元为具有双侧滑泥道的六边型水平管组,可避免斜管沉淀池的三角形死水区,设备在保定市某污水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浊度为5~8 NTU,TP质量浓度为0.25~0.4 mg/L,水力负荷为26 m~3/(m~2·h),水力停留时间为5 min,出水浊度可达2~4 NTU,出水TP质量浓度为0.1~0.2 mg/L,设备对浊度的去除能力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均明显优于斜管沉淀池,且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污泥不易堵塞等优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25年03期 v.38;No.20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翁林钢;叶丽霞;罗安飞;金联民;徐晴;毛益萍;汤良靖;龚俊杰;
为验证脉冲电浆放电技术对猪粪发酵废气处理的有效性,在浙江某养猪场进行猪粪发酵罐废气治理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气处理量为3 000 m~3/h,脉冲电浆放电设备导通角为70°,臭氧(O_3)质量浓度为0.75 mg/m~3时,非甲烷总烃(NMHC)、氨气(NH_3)和臭气浓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08%,87.36%和94.46%。由于脉冲电浆放电技术对气体含水率、废气浓度和废气温度的波动均有着良好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故NMHC,NH_3和臭气浓度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69%,83%和92%以上。
2025年03期 v.38;No.203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杨慧莹;马文瑞;程亚;黄廷林;
为探明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正式向西安市通水后受水区水厂工艺运行参数调整方式,开展中试实验。通过改变中试系统的进水流量,确定不同掺混比例原水的絮凝反应和沉淀时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加药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两水源水质接近,掺混比例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基本无影响;分别以5∶1,3∶1和1∶1的体积掺混比进行中试实验,在进水流量为1.5 m~3/h时,各指标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且水处理效率较高,对应的絮凝反应和沉淀时间分别为16.32和12.44 min;以聚合氯化铝(PAC)12 mg/L、活化硅酸钠4 mg/L及次氯酸钠0.6 mg/L进行药剂投加时,各类掺混水经处理后均能满足出水标准且经济效益较高。研究可为多水源供水水厂的工艺优化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38;No.20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洁;谢芳;李敏;李旭东;丁丽;
为探究原始生物炭(BC)、Mg改性生物炭(MgBC)和Mg/Fe改性生物炭(Mg/FeBC)协同黑麦草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果,以棉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设计6组实验,系统分析改性生物炭理化特性及其对土壤修复的影响。结果发现,MgBC和Mg/FeBC比表面积及活性位点显著提升,协同修复后,土壤pH值降低、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提升、碳组分发生消耗,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活性铬(水溶态、酸可提取态等)的占比,残渣态铬质量分数由32%~34%增至46%~48%。Mg,Fe改性生物炭通过优化孔隙结构、表面化学性质及金属活性位点,结合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可高效钝化铬活性,研究为棉杆资源化利用及铬污染土壤绿色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5年03期 v.38;No.203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郑廷雨;张翠;
为探究某造船厂重金属污染土壤最佳修复技术,选取场地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实验。结合重度污染土壤中As,Pb,Hg,Zn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5种形态分布特征,对其进行固化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淋洗后As,Pb,Hg,Zn的去除率分别为40.57%~78.45%,48.98%~70.11%,32.18%~51.05%,59.1%~86.03%;重度污染土壤经固化稳定化药剂(由不同质量分数的石灰、硫化钠、磷酸盐和水泥组成)处置后,As和Hg的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4.1,0.15 ug/L,远低于修复目标值,Pb和Zn未检出。针对本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提出淋洗减量+异位固化稳定化的修复技术路线,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2025年03期 v.38;No.203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鹏飞;张炳硕;刘锋;
重油废水因其高油分含量、难降解有机物比例大等特点,处理时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通过对某铝制品加工企业的废水进行检测(COD_(Cr),SS和石油类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 000~30 000,800~1 200,1 500~2 000 mg/L),构建了“隔油预处理+膜分离强化+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的工艺体系并进行应用。应用发现,工艺体系对COD_(Cr),SS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9.1%,81.6%,99.3%,出水水质符合GB/T 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A级标准。
2025年03期 v.38;No.20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古腾;耿向永;张建纯;李淑渠;陈靖;赖长邈;
以达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水质监测等方式,全面分析了农村黑臭水体的特征、污染负荷及成因。研究表明,试点水体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内源污染和水系不畅影响了水体自净能力。对此,通过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工程后,COD,NH_3-N,TN,TP的入河量分别下降了88.51%,87.13%,72.35%,73.26%,水体中DO、透明度、NH3-N指标均优于黑臭阈值,彻底根除了黑臭问题。试点项目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参考,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38;No.20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孟斌;贾保正;程行;张瀚文;李思琪;魏伟;
为探究多元生态修复技术对复合污染人工湖水质净化和保持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初期生态植草沟截留+中段生态雨水井过滤+末端水生植物修复”组合技术对武汉市玫瑰体育公园人工湖进行生态修复治理。修复结果表明,人工湖水质有了显著提升。NH_3-N,TN,TP,COD_(Mn)的去除率分别为76.60%,52.11%,60.00%,71.04%,Chla浓度下降了51.10%,整体水质稳定在III类水质标准,水生态系统得到较好恢复。药剂投加费用比以往减少了16.18万元,碳减排收入为67.29万元。工程实施1年情况良好,稳定有效,为同类型湖泊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025年03期 v.38;No.203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