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益军;沈耀良;文湘华;张杰;刘宏波;
通过中试试验,分析了活性污泥对污染物吸附的影响因素,并考察了活性污泥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试验研究表明,污泥浓度(MLSS)、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对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污泥龄影响较小。在污泥质量浓度为3~5g/L,HRT为36min和SRT为2d的运行参数下,活性污泥对COD,SS,TN和TP吸附效果分别为70.7%,87.7%,30.2%和72.2%。
2010年05期 v.23;No.11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韩金枝;付腾飞;王燕;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污泥训化产生大量的硫杆菌,从而形成稳定生物膜。采用循环单因素实验研究和分析硫化物容积负荷与溶解氧(DO)共同作用下硫化物(S2-)的去除规律、硫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单质硫的生成率,并对建立的模拟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O是影响反应器顺利启动和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同时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也比较大;高浓度S2-有利于其本身的去除;有机物负荷对生物除硫效果影响不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30min时,除硫效果基本没有很大变化。
2010年05期 v.23;No.112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宏;刘彦博;初庆东;朱玲;
O2的富集成本是O2/CO2燃烧技术能否成功大范围应用的关键。为了检验富氧膜在CO2/O2烟气再循环煤燃烧技术中的可能性,对商业硅橡胶富氧复合膜的操作条件及不同支撑层的富氧膜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膜的原料气侧加压,渗透侧抽真空的组合不仅节能而且延长膜的寿命,低温有利于富氧浓度的提高和膜寿命的延长,当膜器串联时,面积可逐渐减小;聚砜是较理想的富氧基膜材料,但聚醚酰胺是一种可提高O2选择性的基膜材料;现有的商业富氧膜不能达到O2/CO2燃烧技术所需要的O2浓度,开发新的低成本的富氧方式是O2/CO2燃烧技术应用的必然要求。
2010年05期 v.23;No.112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艳霞;王岩;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岭石基掺N纳米TiO2,利用FTIR,S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取代氧晶格中的部分氧原子位,与Ti键合形成Ti-N键,纳米TiO2均匀分布在高岭石表面。利用高岭石基掺N纳米TiO2在氙灯下处理敌敌畏农药,取得较好的降解效果。
2010年05期 v.23;No.112 12-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石明望;
对Fe3+/UV/O2光催化体系降解染料酸性橙Ⅱ(AOⅡ)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发生光解反应产生·OH是染料降解的主要途径,通入空气能够实现Fe2+的光氧化反应生成Fe3+,保证了体系中较高浓度的Fe3+,从而有利于降解反应的持续进行。此外,最佳的处理条件是空气通入流量为1.0L/min,初始pH值为3。虽然AOⅡ在120min内完全降解,并且其中部分氮元素转化为N2释放,但是溶液中的TOC的去除率仅有35.77%,说明AOⅡ分子在Fe3+/UV/O2体系中并没有完全矿化。
2010年05期 v.23;No.112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晓强;陆洪省;黄学敏;
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的载甲苯活性炭在不同微波功率,不同载气线速下的微波辐照升温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微波加热升温迅速,当微波功率分别为100,200,400W时,活性炭最高温度可达350,590,800℃左右;不同质量的活性炭升温速率及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相差不大;载气线速较小时,活性炭升温受影响较小,随着线速增加,升温速率及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均下降。经过对升温曲线的数学拟合,研究认为采用改进的负指数函数对升温过程进行描述是可行的。
2010年05期 v.23;No.11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宁桂兴;陈学峰;吴迪;王凯;刘宇;魏婧娟;
利用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填埋场垃圾渗滤脱氨运行环境,在常温环境下运行结果表明:HSMBR反应器大量截留并使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在最短的时间富集成为优势菌种,对垃圾渗滤液中NH4+-N具有高效的去除效率;工艺运行参数在硝化池HRT为50~60h环境下,NH4+-N的MLSS负荷为0.06~0.09g/(g·d),DO质量浓度为3.0~3.5mg/L,硝化池pH值在7.50~7.80,脱除NH4+-N的效果较好,去除率在95%~98%。
2010年05期 v.23;No.11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宗华;
通过投加复合菌强化湖泊水体生物自净能力,并对其修复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复合菌4d后出现修复效果,20d修复效果达到最佳状态,CODMn,TN,TP,Ch1-a都大幅下降;最佳投菌量为150mg/L,投菌周期为40d。
2010年05期 v.23;No.11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培;潘杨;张同祺;
污水厂采用A-A2/O工艺,采取对回流污泥预反硝化及分段进水的方法。TN平均去除率为63.2%,出水达标率为57.2%,出水TN不稳定,去除率低,达标率低。好氧池硝化效果好,污泥反硝化池没有发挥其作用,缺氧池反硝化不彻底。建议适当的增加污泥反硝化池进水碳源和停留时间;把好氧池的前段改做缺氧池;适当的降低好氧池曝气量;通过实验调试,确定最佳的硝化液回流量。
2010年05期 v.23;No.11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杜建强;黄国动;张瑛;张灿娟;
介绍了阳澄湖镇莲花岛岸区强化型生态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其设计参数、工艺分析、社会及环境效益分析等,并重点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利用生态湿地对农户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通过植物、微生物、基质等的共同作用去除各种污染物质,改善水体水质,出水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该处理设施用电量低,年耗电量为700kW·h,属于低能耗、零排放产业;且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对于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5期 v.23;No.112 36-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立军;段友莲;
结合新疆回收地膜清洗污水的特点及水循环需要,采用"EIC三电一体化"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小型的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原理以及关键控制技术,并通过实验及仿真得出了关键参数。
2010年05期 v.23;No.11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军升;王凯;刘金泉;苗彦旭;李东培;
采用一种新型的高效纤维滤池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高效纤维滤池对SS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并对进水SS浊度的变化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出水浊度与取样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SS的质量浓度为10~50mg/L、浊度为10~50NTU条件下,出水的SS的质量浓度和浊度可分别降至10mg/L和5NTU以下;随着进水SS浓度和浊度的增大,出水SS浓度和浊度也相应地增大;在同一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前1min的出水水质最好,反冲洗过程及反冲洗后1~2min过滤效果较差,随着时间的递增,处理效果逐步提高。
2010年05期 v.23;No.112 42-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湛;成应向;漆燕;曾晓冬;向仁军;
采取投加硫化钠及石灰2种方法处理高砷阳极泥湿法脱砷废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Ca):m(As)为5:1时,对废液中As的去除率最高;m(Na2S):m(As)为5:1时,废液回用时浸出效果最好,同时可保证物料中绝大多数铅、锑不流失。石灰相对硫化钠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有望在工程应用中成为首选。
2010年05期 v.23;No.112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明川;王家彩;王秋慧;刘晓霞;林艳娥;
某山梨酸生产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巴豆醛废水,文章以此巴豆醛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焚烧炉焚烧处理巴豆醛废水工程实际应用,工程设计处理流量120m3/d,进水CODCr,BOD质量浓度分别为348550mg/L和1900mg/L。运行结果表明:焚烧法处理巴豆醛废水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高有机物含量废水最终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温余热资源得到利用。
2010年05期 v.23;No.112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曾凡萍;刘澍;肖化云;周文斌;
饶河是鄱阳湖流域的五大水系之一,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文对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3个采样点,对采样点中的底泥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Cu,Pb,Zn的分析与测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柱状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在各采样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由于受沿岸不同污染源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物难以形成一定规律的分布状态,总体上呈波折型分布;该区域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受水流的影响较大;各元素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Cu,Zn2种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鄱阳湖饶河入湖段呈现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趋势。
2010年05期 v.23;No.11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娟;何清;霍文;王柯;
2009年8月4日~7日,利用MicroLite地温表(16K LITE5016)获取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东面)人工绿化带沙丘剖面上的底部、中部以及坡顶的地温(0,10,20cm地温)。选取整点数据,分析地温在72h内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绿化带沙丘底部、中部、坡顶0cm地温最大值出现在有沙尘天气时,分别为60.53,59.33,50.35℃,沙尘和阵雨天气对0cm地温的影响很大,有阵雨时地温偏低,沙尘天气时底部和中部只出现1个极大值、坡顶有2个极大值;②10cm地温变化具有规律性,上升时段的平均变化速率比下降时段大,10cm的地面升温速率快、降温速率慢;③20cm地温变化较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小,沙丘底部、中部、坡顶20cm地温在72h中最大差值分别为3.95,3.67,2.76℃。
2010年05期 v.23;No.112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潘本锋;李莉娜;尚乃春;张梦华;
地表水监测相关标准要求在进行地表水监测时对样品进行沉降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沉降方式不统一。对几种不同的地表水沉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地表水监测中样品沉降环节对重金属测定结果影响很大,采取不同的沉降方式是造成重金属测定结果缺乏可比性的重要原因。
2010年05期 v.23;No.112 59-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LERES S;GRUBER L;LASTENNET G;SCHLUMMER M;WOLZ G;
快速溶剂萃取PSE(Pressurized solvent extraction)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可在很短时间内非常高效地完成溶剂萃取。介绍了用快速溶剂萃取仪PSE对土壤样品中的二噁英和呋喃进行提取,再用平行浓缩仪Syncore进行浓缩,最后用GC-HRMS进行测定的过程。其结果与ASE进行比较,具有可比性,说明该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2010年05期 v.23;No.112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陶花;潘继征;沈耀良;李文朝;黄峰;
沉水植物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固定氮磷营养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了解浅水湖泊的沉水植物分布概况是判断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和进行湖泊生态修复的前提。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发现滆湖在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急剧下降,物种减少。2009年沉水植物覆盖度不足全湖的1%,优势种为金鱼藻、菹草和狐尾藻,伴生有黑藻、苦草和马来眼子菜。沉水植物由清水型逐渐演替为耐污型,伴随着沉水植物优势种的演替,滆湖逐渐从清水稳态向浊水稳态转换。另外,在此结合滆湖各个时期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生物量、优势种和现存量等相关资料,分析其与同一时期各个环境要素和人文活动的相关性,从入湖污染负荷、渔业养殖规模和湖泊水质3方面分析了沉水植物退化的原因,为滆湖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2010年05期 v.23;No.112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焦涛;王惠中;黄娟;
通过调研太湖流域典型养殖场污染治理模式,研究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分析了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综合治理3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对策,为科学有效开展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2010年05期 v.23;No.11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杨蕴敏;许良英;
为提高印染废水的絮凝脱色效果,减轻水处理药剂对环境的影响,将壳聚糖与聚合铝铁复配技术用于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处理。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聚合铝铁作混凝剂相比,具有脱色率高、处理时间短、出水CODCr浓度低、铝盐用量少、废水的可生化性好等特点。
2010年05期 v.23;No.11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芳;徐期勇;TOWNSEND T G;
主要对2000~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的5个垃圾场中垃圾渗滤液的金属离子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锑(Sb)、砷(As)、铬(Cr)、铁(Fe)、镍(Ni)、钠(Na)、钒(V)、硒(Se)等8种金属在渗滤液中的质量浓度超过EPA地表及饮用水标准,其中比较严重的是As,Fe和Na,每年都超EPA标准。推测该地区地表或地下水体被As,Fe,Na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对其他还未列入监控标准的金属也做了来源及危害分析。同时与国内某垃圾场渗滤液中的金属成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垃圾场渗滤液只有汞(Hg)超国家Ⅴ类水体标准,但还在美国EPA容许范围内。
2010年05期 v.23;No.11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环境》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51-1154/X,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3644)是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主管,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种综合性、科技性学术类期刊。本刊设有:试验研究、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治理技术、环境科研、环境工程、环
2010年05期 v.23;No.112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保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
2010年05期 v.23;No.11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化学与生物工程》(月刊)创刊于1984年(国内统一刊号:CN42-1710/TQ,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425),大16开,每册定价10.00元,全年120.00元。国内邮发代号:38-356,国外发行代号:BM1811。请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错过者可与编辑部联
2010年05期 v.23;No.11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邮发代号26-159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版,正文96页《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1970年创刊,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承办,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
2010年05期 v.23;No.112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粉煤灰综合利用》杂志1987年创刊,是国内最早开展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的科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3-1187/TV,国际标准刊号:ISSN/005-8249)。《粉煤灰综合利用》杂志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学术论文数
2010年05期 v.23;No.112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沼气》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农业部主管,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沼气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我国沼气厌氧技术的研究与新进展;推广沼气在能源、环保、和生态建设上的新技术、新成果;介绍沼气、沼液、沼渣
2010年05期 v.23;No.11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工业水处理》杂志1981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的专业性科技刊物。专门报道国内外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及工业废水的水处理技术动态、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及科学管理等内容,设有专论与综述、试验研究、分析
2010年05期 v.23;No.11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给水排水》创刊于1964年,刊发的论文多次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成为给排水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给水排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
2010年05期 v.23;No.112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环境监控与预警》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主管、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江苏省环境监测协会共同协办的期刊。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2-18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732。
2010年05期 v.23;No.112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文字与篇幅文稿要求主题突出、立意新颖、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真实可靠、设计或实验合理、文字精练、写作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流畅,文章着重阐明作者自己有创见的贡献。
2010年05期 v.23;No.112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